来源:云南网 记者:张梅焕
春日赏杜鹃,云南多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艳丽多姿、引人入胜,其中云南乡土木本特色花卉中的代表品种——高山杜鹃有着“木本花卉之王”的美誉。相较于野生高山杜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培育的高山杜鹃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产业价值都要更胜一筹。
作为优质的高档花卉产品,近年来,高山杜鹃在国内节庆花市尤其是年宵花市场一直颇有人气。然而,高山杜鹃盆栽的高昂价格劝退了不少爱花人士。“高山杜鹃的高价源自其较长的生产周期,从种苗种植至开花短则3—4年,长则10余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解玮佳说,如何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价格亲民,是高山杜鹃国产化发展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打破“瓶颈” 助推产业发展
“我们培育出来的新品种高山杜鹃花序硕大,一个花序有15到25朵花,直径15至25厘米左右。”解玮佳介绍,花序大是经杂交培育而来的高山杜鹃最显眼的特点,而且经过多年培育改良的高山杜鹃育种期得以缩短,更易于人工栽培,有助于市场推广。
“中国是杜鹃花的故乡,云南又是世界杜鹃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之一。然而我们却要不远万里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了解决高山杜鹃国产化发展中种源受制于国外的局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园林植物创新团队自2008年起,引种比利时、德国及日本等国外高山杜鹃种质,并广泛开展其与云南分布较广或观赏性较好的马缨杜鹃、大白杜鹃和露珠杜鹃等野生杜鹃的杂交育种工作。
“目前,我们已申报国家级新品种20个,‘花妍’‘阳春雪’‘翠湖晓妆’等12个高山杜鹃品种获得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世峰说,这些新品种已在嵩明瑞枫花卉种植园、昆明海达新花景园艺种苗有限公司、云南春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示范推广,且种植数量稳步上升,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种源问题,并降低了盆栽产品的生产成本。
经过十多年的示范推广,云南已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大理、红河、昭通、迪庆、保山等11个州市均有高山杜鹃盆花(含容器苗)生产分布的产业布局。通过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2020至2022年,反季上市的高山杜鹃年宵花盆花,亩均年产值达到28万元。李世峰表示,高山杜鹃作为云南的特色花卉,具有资源优势、气候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科研优势及政策优势,因此最有可能成为云南又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盆花产品。
“情怀”助力科研无止境
不仅如此,该团队培育的高山杜鹃新品种命名同样大有学问。“从一开始想到要培育高山杜鹃,我们心里就一直是有一种情怀在里面的。”解玮佳说,单从新品种命名来说,此前大多是译为英文名称的,但这次团队坚持使用了汉语拼音。“已申报的新品种有‘红楼’系列中的‘黛玉’‘怡红’‘宝钗’,‘美人系列’的‘沉鱼’‘落雁’,‘翠湖系列’的‘翠湖晓妆’‘翠湖紫鸥’等等。我们想借着高山杜鹃的品种推广,来弘扬我们的中国文化。”
而由于目前推广的高山杜鹃多以引进的欧洲品种为主进行杂交培育,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点,导致在云南高海拔地区能很好栽培生长的高山杜鹃却在国内很多地方“水土不服”。“要想让高山杜鹃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其耐热性是很有必要的。”解玮佳说,同时,为了增加高山杜鹃的观赏价值,给无香味的品种“增香”也很重要。“因此,芳香育种也是未来培育高山杜鹃的一个研究方向。”
此外,面对国内不断增长的鲜切花市场,高山杜鹃的小众鲜切花或将成为“花市新宠”。“我们团队目前也在做高山杜鹃鲜切花的尝试,它的瓶插期长短、耐储运与否等与鲜切花相关的一些特性未来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解玮佳说。
作为高原特色产业之一,云南的高山杜鹃产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但要成为物美价廉的亲民产品还有待时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山杜鹃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家都能一览其美丽的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