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保要闻

从热播剧《漫长的季节》看,我国医保制度的变迁

来源:中国医疗保障时间:2023-05-17 21:15【字体:

近期,一部名为《漫长的季节》的电视剧,自开播就引发热议,网友打分不断刷新近年来国产剧新高。剧情开展的起点设定在1995年某个以钢铁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北方城市。

剧中有一个细节,男主角夫妻双方当时都是钢铁厂职工,妻子几年前做心脏支架花了好几万块钱,却因为钢铁厂效益不佳,迟迟无法报销。不仅手术的钱报不了,连去厂医院拿药都无法享受起码的医疗保障。厂里掏不出钱,只能不断给职工“打白条”,曾经报销的承诺变成了一沓越积越厚的欠条。

在那时,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搭支架的几万块是很大一笔花销,男主角一家掏空了家底才拿得出来,所以他总劝妻子别急别恼,“你的身体里有一辆桑塔纳,气坏了太不值当”;妻子在生活不如意时也总拿支架无法报销说事儿,假设手术费厂里都报了,可能生活就不会如现在这般艰难。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剧情正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背景和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带来的“双重压力”——沉重的医药费用负担既在拖垮尚未转型的老工业国企,也在压垮患病的职工家庭。

计划经济时期,以企业为主要责任的劳保医疗和以财政为主要责任的公费医疗组成了城市的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劳保医疗作为劳动保险的一部分,是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时确立的。劳保医疗的各项费用全部由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负担,在职工的工资总额中进行提取,列入企业成本,个人不需要负担。职工患病时,其所需的诊疗费、普通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医药费用全部由劳保医疗承担。同时,劳保医疗还覆盖职工亲属,当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患病时,合规的医药费用由企业负担一半。

不可否认,建立劳保医疗及公费医疗制度,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资源浪费严重,越来越多企业拿不出钱报销、职工手里的“白条”越攒越多,达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

医保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1994年至1996年,国家成立国务院医保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试点(又称“两江”试点),探索建立职工基本医保制度的路径和办法。1996年4月至1998年12月,试点范围又由“两江”扩大到全国40多个城市。

经过不断探索,1998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此,社会共济的基本医保制度取代单位(企业)自保,我国医保制度正式跨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之后,我国的医保制度从多元分割逐步走向整合,建立了公平统一的全民医保体系,迎来了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时期。

笔者作为医保相关从业者,在观看《漫长的季节》时不禁设想,如果电视剧中男主角的妻子生活在28年后的今天,她会怎样?

她会成为全民医保制度保障中的一员,享受着当地职工医保的住院及门诊报销政策,手术中使用的是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后降价至千元以内的冠脉支架,拿药享受门诊共济保障,或许还可以通过“双通道”机制在家附近的定点药店取药。医药费用不再成为她家的主要负担,也不再是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烦恼。

原标题:医保人观《漫长的季节》有感

分享到: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