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爷听我说,彩礼我可以不要这么多,人情之间不攀比,以后的日子才好过……”日前,在楚雄市紫溪彝村,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结伴来到火把广场,宣讲员杨应平带领表演队队员弹起三弦、唱起彝族小调,用接地气的方式向村民宣传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弘扬文明新风。“村里90%以上的人家都是彝族,我把倡导文明婚俗的内容编进彝族小调唱给大家听,歌词直白易懂好记,让村民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受到教育和启发,自觉践行村规民约。”杨应平说。
近年来,楚雄市结合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充分听取群众对婚丧简办、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方面的意见、建议,将群众提出、认同的“新思想”、“土办法”整理融合,创新打造因村制宜村规民约特色品牌。村规民约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破除不良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有力工具。此外,楚雄市积极指导各乡镇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持续推动“一约四会”发挥实效,利用“积分制”调动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问题,楚雄市制定下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多部门联动先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36次,督促问题整改14个。为确保督促工作务实有效,该市在每个村成立督查小组,每月对各村抵制高价彩礼情况开展检查并利用“红黑榜”进行奖惩通报,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势头蔓延。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楚雄市依托全市1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宣讲阵地,结合主题党日、火塘会、院坝会等,运用快板、花灯歌舞、小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先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300余场次,受众60余万人次;组织精通汉语和彝语的少数民族干部组建彝汉“双语”宣讲队10支,深入少数民族村(组)开展宣讲40余场次,实现宣讲范围全覆盖,婚育新风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过去村里人觉得喜事大操大办才有面子,现在,大家的观念转变了,办事宴请都提倡简单节约,细水长流才能把日子过好。”紫溪彝村村民李学美说。
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楚雄市破旧立新、崇尚文明、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等良好风尚蔚然成风。